“没错,可能你是不能发碳币,但你可以发NFT啊。”这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NFT的应用场景,非常之广泛。NFT除了赋能实体商品,还能赋能碳中和!
比如说:
我们还是以爱回收举例,其实我是很早就在爱回收体验回收手机的。
那时可能还是2011、12年的时候,早期在爱回收回收手机会收到一个纸质的小卡片。
上面是一段感谢的话,大致就是说感谢你参与了环保事业。
现在这张小卡片已经没有了,有可能是为了更环保考虑吧。
如果我把纸质卡片,换成一份NFT,然后把用户回收手机的减排量,记录在这张NFT中;
你可以卖给我公司,你也可以自己保留当个纪念,或者是卖给第三方。
而收这个NFT的公司,其实是把这些NFT凭证收集起来,打包后到碳普惠里兑换钱,兑换后销毁。
整个链条不就出来了吗?
行业客户,这个资源可是在企业手上的。
只要有这个资源,就算自己不发碳币,依然可以在碳普惠上争取主动权。
毕竟谁能帮助用户赚钱,用户就会选谁,没毛病吧?
我如果能帮你赚100,分个20,没毛病吧?
又比如:
在众多NFT中,随着时间推移,IP方多少都会渐渐乏力。
这一方面是由于赋能承诺造成的,另一方面是90%的NFT项目都有实际落地场景。
赋能这块,设计师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空投、优先购、发红包或收益权。
除非你的作品真的很对藏家眼,或者你已经是个知名IP了。
不然你空投给藏家的图,如果对方卖不掉,其实你等于投了个空气。
优先购也是一样,除非你的系列被热抢,如果没人抢,那优先购也没有实际作用,反倒变成了“优先割”。
至于收益权,大部分创作者会选择拿作品下期收益的%当权益,但风险在于如果你渐渐卖不掉作品了呢?你拿什么刺激市场呢?
这个时候,要么你有原本产业。
比如你是火锅店,那么大家至少知道你可能是可以赚钱的,大家对你的预期就会增加。
可大部分画师自己是没实体产业的,怎么办呢?
一种你干脆直接卖业务,比如设计。
还有一种,找到在碳中和方面有发展意向的品牌方,然后和对方合作。
怎么合作?你可以反过来看对方是不是在碳中和领域有贡献和作为。
生产线、销售流程、产品生命周期,最低标准能不能上JD的那个绿标吧?
能符合这个标准,你就为他免费创作NFT。
为什么要免费创作?
因为第一,人家符合这个绿标的找谁都可以画。
第二,符合这个绿标,他才可能在碳普惠、碳中和产生效益。
你NFT的赋能哪里来?就从这个效益里面来!
免费创作,但是上架费用你可以让商家出。
画是你画,消费是藏家,履行赋能是商家,赋能预期来自碳中和。
所以对方越是符合碳中和,你给他的支持就越大,你们合作成功的可能才越大。
写在最后:
更多的内容,因为篇幅问题,在此就不展开了,后续有机会再和大家交流。
但是我想和大家说的是,我很喜欢web3.0的精神:让每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的能力被真正地看见和使用。
web3、元宇宙、NFT、碳中和,可能是很少的,你有机会PK大厂的机会吧。